top of page

© 李春华 2013

     仿古國畫山水之我見

                                              李春華

                                                             

       
       中華文明屹立世界,中華美術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延續與變遷,曆代各朝都有許多的畫家在辛勤創作,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加深並擴充了創作的理論,産生了許許多多的美術作品。​
​
​
        我們要對古賢所創造的經典美術作品抱著虔誠欣賞的心態,多一份恭敬與崇拜,多一份尊重與賞識,多一份繼承與發揚。這樣,只這樣,我們有了正確的、良好的心態,才願意抱著無比的真誠,去臨摹古代那些優秀的美術作品,研究前賢的理論、風格、技法與特色,學習古賢的創作經驗,擴闊了創作的視野,加深了創作的意識,增強了創作的動力。​
​
​
        對古代的優秀畫家和優秀作品,我都是恭敬有加,仔細地揣摹、品讀、分析、思考 、深究,每每仰視良久而流連忘返。古賢的一筆一墨,一颦一笑、一技一法,無不深深地打動我,使我入迷。我常常帶著求知的心態參拜米芾、黃公望、藍瑛、​董其昌、倪元璐、恽向、宋旭、王鑒等巨匠 ,若能得一二, 則欣欣然而心懷感激,悠​悠然若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
​​
        夜深人靜,風起蟲鳴;或見屋外芭蕉搖動,或聞鳴蛙聲聲;或流螢入廳一滅一閃,或萬方俱寂思接千載。每每夜晚,我都喜歡讀畫、品畫、臨畫、寫畫。白天的騷動平靜下來了,在寂靜中創作的慾望膨脹起來。提起筆來,則寵辱皆忘,寄情翰墨,則心曠神怡。伏案執筆,不知時光匆匆流逝;點染丹青,方知不足而再鑽研。臨摹過古賢墨迹, 心中有所思有所想, 更燃起創作的欲望:如果是我,我應如何構圖、運筆用墨?如何不與古人同?可否更有奇趣?怎樣變化才能寫出更鮮明、更古雅、更有味、更豐富的作品來?特別是:學習古書論,以理論指導實踐,避免墮入岐途。​


​                                                                                               ,                                                                                           
     《古畫品錄》是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家謝赫所著的繪畫論。《古畫品錄》分爲兩個部分:序論——提出繪畫六法論,畫品。《古畫品錄》是一部較爲系統完整的繪畫品評專著。漸成爲後世整個中國畫的品評標准。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完整的繪畫六法論:  
                        一 氣韻,生動是也;​​

                        二 骨法,用筆是也;​
                        三 應物,象形是也;​
                        四 隨類,賦彩是也;​
                        五 經營,位置是也;​
                        六 傳移,模寫是也
。                                                                                                                     ​
  謝赫是南齊時代(公元四七九—五○二年)的人物畫家。他能畫時裝的婦女。但他的畫不如他的理論著作有影響。他的《古畫品錄》是我國繪畫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繪畫理論著​作。
《古畫品錄》首先提出繪畫的目的是:“明勸戒,著升沈,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這就是指出了:通過真實的描寫收到教育的效果。這一理論認識的出現是進步的現象。​






  他提出繪畫的“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或作“傳模移寫”)。“氣韻生動”是指表現的目的,即人物畫要以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征爲目的。顧恺之的關于繪畫藝術的言論,以及魏晉以來人們對于人物的鑒賞評論所一致強調的人的精神氣質的生動的表現。這些言論是謝赫提倡“氣韻生動”的根據。“骨法用筆”主要的是指作爲表現手段的“筆墨”的效果,例如線條的運動感、節奏感和裝飾性等。從古代畫論中可見古代畫家和評論家對這一點的重視。“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是繪畫藝術的造型基礎:形、色、構圖。“傳移模寫”是學習繪畫藝術的方法:臨摹,也是複制的方法。關于臨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術,是一個畫家所必須熟悉的。由此可見,“六法”是古代繪畫實踐經驗,提高爲理論的。

        以古畫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古畫論的認識,並加強對傳統的理解與挖掘。我以爲:不要輕視傳統, 不要與傳統脫節, 更不要把"輕視傳統"作爲自我膨脹、標異立新的手段。窃以爲:
        傳統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傳統其實是一座大礦山:既有鑽石,也有泥沙。

        挖掘什麼?如何挖掘?在那處挖掘?顯得至為重要!
        仔細鑒別,去偽存真,清除泥沙,嚴加選擇,這需要眼光與卓識。
        挖掘與選擇的定位,無疑是得失成敗的關鍵:
        您選擇了鑽石,它的光輝照亮了您的前進之路;
        您選擇了泥沙,卻無論如何也提煉不出鑽石與黃金……


​                                                                                                                   

                                                                   2012年秋,於紐約

.


      

     

              李春華仿古山水作品            

 .

bottom of page